保温材料在老旧建筑改造中的关键作用

西宁市城北区彬航建材经营部
2025-09-19
来源:西宁保温材料

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大量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建筑面临着功能退化、能耗过高、居住舒适度下降等问题。据统计,我国既有建筑中约60%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,其中老旧建筑占比尤为突出。在这些建筑的改造升级过程中,西宁保温材料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

保温材料通过其优异的隔热性能,能够有效阻隔室内外热量交换,在冬季减少室内热量流失,夏季阻挡外界高温侵入,从而显著降低建筑能耗。根据住建部相关数据,合理使用保温材料可使建筑能耗降低30%-50%,对于实现国家"双碳"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

二、保温材料在老旧建筑改造中的具体应用

1. 外墙保温系统改造

外墙是建筑热量交换的主要部位,约占建筑总能耗的40%。在老旧建筑改造中,常见的外墙保温方式包括:

外保温系统:在建筑外墙外侧加装保温层(如EPS板、岩棉板等),再覆盖保护层和装饰层。这种方法保温效果好,不占用室内空间,且能保护建筑主体结构。

内保温系统:在室内墙面加装保温材料(如气凝胶毡、真空绝热板等),适用于无法进行外保温改造的历史建筑或特殊结构建筑。

夹心保温系统:在建筑外墙中间层设置保温材料,适用于部分具有改造空间的老旧建筑。

2. 屋面保温改造

屋面约占建筑总能耗的7%-8%,是热量散失的重要通道。老旧建筑屋面保温改造常采用:

倒置式屋面保温:在防水层上方铺设XPS挤塑板等耐水保温材料,延长防水层寿命。

种植屋面系统:在保温层上设置种植层,既保温隔热又改善生态环境。

反射隔热涂料:在屋面涂刷高反射率涂料,减少太阳辐射热吸收。

3. 门窗系统保温改造

门窗是建筑保温的薄弱环节,约占能耗的20%-30%。改造措施包括:

更换为断桥铝合金或塑钢中空玻璃窗

加装双层或三层玻璃

使用低辐射(Low-E)玻璃

增加门窗密封条

4. 地面保温改造

地面热量损失约占建筑总能耗的3%-5%,改造方法有:

在地下室顶板或一层地面铺设挤塑聚苯乙烯(XPS)保温板

采用发泡水泥等保温材料

西宁保温材料

三、保温材料选择的技术考量

在老旧建筑改造中,保温材料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:

热工性能:导热系数越低,保温性能越好。常见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范围:

聚苯乙烯(EPS):0.038-0.041W/(m·K)

挤塑聚苯乙烯(XPS):0.028-0.032W/(m·K)

岩棉:0.040-0.045W/(m·K)

聚氨酯(PU):0.022-0.027W/(m·K)

防火性能:根据建筑高度和用途选择相应防火等级的保温材料。老旧建筑尤其需要注意防火安全。

耐久性:需考虑抗老化、抗压强度、吸水率等指标,确保长期使用性能。

环保性:优先选择无毒无害、可回收利用的绿色保温材料。

施工便捷性:老旧建筑改造常受空间限制,需选择便于施工的材料。

四、保温改造的综合效益分析

1. 经济效益

降低建筑能耗30%-50%,显著减少能源费用支出

提升建筑价值,租金或售价可提高10%-20%

投资回收期通常为3-7年

2. 环境效益

减少碳排放,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

降低城市热岛效应

减少能源消耗,缓解能源供应压力

3. 社会效益

改善室内热舒适度,提高居民生活质量

减少建筑结露、霉变等问题,保障健康居住环境

提升城市形象,促进老旧社区更新

五、保温改造面临的挑战与对策

居民协调难度大:老旧建筑常为多产权住宅,需加强政策引导和沟通协调。

资金压力:可通过政府补贴、市场化运作等方式解决。

施工扰民:需优化施工组织,采用分段、错时施工等方式减少影响。

技术标准不统一:应制定针对老旧建筑改造的专门技术规范。

六、未来发展趋势

高性能复合材料:如气凝胶、真空绝热板等新型材料将更广泛应用。

智能化保温系统: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保温性能动态调节。

绿色低碳材料:生物基保温材料、可回收材料研发加速。

一体化解决方案:保温与结构加固、防水、装饰等功能集成化发展。

结语

保温材料在老旧建筑改造中扮演着节能降耗、提升舒适度的关键角色。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,科学合理的保温改造将成为城市更新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,为既有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,助力建设绿色低碳城市。未来需要政府、企业、居民多方协同,共同推进老旧建筑保温改造工作的高质量发展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